山東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落地計劃的角度(一)
2019-11-04 來自: 山東勝藍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. 瀏覽次數:328
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落地計劃的角度(一)
01發展階段
企業在起步階段往往處于投資階段,資金不足,未來發展也比較不確定,通常不能給員工一個較高的工資水平,越常見的是通過期權的方式吸引、鼓勵和留住核心員工,所以激勵總量一般越多,越早總量,20%≤40%。
成熟的公司有經營,銷售,利潤等財務表現有一定規模的相對穩定,尤其是要上市,上市公司,公司的盤子比較大,股比例相同,更大的相對貢獻,因此當股權激勵計劃拿出股份比例可考慮少。一般任選地10%至20%的大部分。
對于擬上市企業來說,由于企業規模較大,股票風險較小,上市后的回報也相當可觀,所以即使數量較少,也就足夠了。
對于上市公司來說,就更少了據我們初步統計,超過半數的A股上市公司給予員工2%-4%的激勵,超過90%的上市公司給予的激勵不足總激勵的6%。
股權比例相同、規模大、凈資產高的企業一般規模較小,凈資產較低的企業收益較高。因此,企業要根據自身的規模和凈資產狀況來確定股權激勵的總量,以確定合理的比例。
例如,一家擁有5%股份的大型房地產公司是一家大公司;對于一家新興的互聯網公司來說,5%的股份可能遠遠不夠。
02行業屬性
對于一些強有力的人力資本的依賴,對企業,如高科技企業,互聯網企業降低資金門檻,為了留住關鍵人才,激勵股票期權總量要大一些;和一些傳統產業,重化工業資產,股權激勵的總金額可能更少。
例如,我們的客戶之一是生產一些工業化學品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和配方。資金投入要求不高。在本次股權激勵計劃中,給予核心技術人員的股權比例相對較高。
另一家做景觀工程的企業,公司板塊比較大,行業比較成熟,整體人才更替性較強。起初,預先設定了20%的獎勵總額,后來通過計算調整到15%就足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