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落地計劃的角度(二)
2019-11-04 來自: 山東勝藍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. 瀏覽次數:333
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落地計劃的角度(二)
03股份收益
對于員工而言,股權激勵本質上是一種投資行為,因此在考慮資本的基礎上,考慮投資收益是不可避免的。以實股模型為例,員工成為股東后可能產生的股權收益來源有:
通過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為股東分紅的形成和股票增值收入的形成。即使公司的凈利潤除以公司在股份時的估值,這項一般性建議也在10%到50%之間,20%在30%之間,太低以至于不能吸引人,而不是在銀行購買財富管理產品,過高以至于不能持續,而且不要妄想變得富裕起來。
上市前的資本利得,也就是外部投資者的股票以更高的價格漲幅,但這只是賬面上的,員工普遍不能獲得實際收益的手。
上市后的資本回報率相當可觀。按照深圳創業板70-80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和中小板40-50倍的市盈率計算,大部分員工的回報率可以提高5倍甚至10倍以上。因此,在考慮總量之前,我們可以先根據企業的發展預期進行收入測算,使收入保持在合理、有吸引力的水平。
04激勵人數
如果擬激勵的激勵對象比較多,為保持一定的激勵力度,可以擴大股權激勵總量;激勵對象比較少,則可以相應減少股權激勵總量。
股權激勵計劃不是一錘子買賣,隨著企業發展,為了持續激勵表現突出的員工和吸引外部人才,我們倡導股權激勵要持續開展,因此,在考慮股權激勵數量時要保有一定余地,為將來可能的股權激勵作預留和以及便于動態調整。
我們做過的一個案例中,公司所在行業高速發展,員工認購股份意向強烈。公司融資時股東間達成了預留15%的激勵總量的共識,除了老員工和近期加入的員工,未來激勵對象還包括滿足條件的部門負責人、引入的高管。
根據預計激勵的總人數,通過測算,人均獲得的股數并不算多,但是首批激勵對象未來三年內年均股權增值收益能達到100%,雖然數量不多,但是收益仍然相對可觀,進而得出這樣的總量設置也是合理的。